新京报讯(记者 周怀宗)在1月19日举行的中国农科院2021年事情集会上,中国农科院公布了该院2020年多项重大科技希望。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表现,将继续推行科研任务清单制,以卡脖子技术为重点,聚焦粮食宁静与重要农产物有效供应、耕地掩护与质量提升等,强化科技资源统筹设置,尽快实现科技突破。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。
中国农科院供图“藏粮于技”取得新突破在2021年年度事情集会上,中国农科院公布了2020年该院十大科技希望,包罗“选育出耐热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麦895”“乐成创制耐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中黄6106”“破解重要蔬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”“攻克优质鸡蛋生产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”“构建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”“展现龙井茶树品种基因组组装和茶树起源演化纪律”“非洲猪瘟研究与疫苗研发取得重大希望”“抗球虫新兽药获2项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”“典型地域农村茅厕革新关键技术与模式取得重要突破”“整体去秸障高质机播技术有效破解秸秆禁烧难题”。据先容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农科院在藏粮于技、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生长和突破。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先容,“在支撑粮食宁静方面,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,如中麦895,全国累计推广4500万亩,年最大推广面积1062万亩。
再如,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,缔造了黄淮海麦区高产纪录,平均亩产到达841.5公斤。”2019年至2020年,非洲猪瘟、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高发,这也成为近期农业科研的重点攻关工具,据先容,现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已进入临床三期,草地贪夜蛾高效精准监测预警技术也已公布。同时,中国农科院还研发了海内首款鸡全基因组选育芯片,创制了抗球虫新兽药,实现农药残留手机照相快速检测技术等。
中国农科院还组织实施了油菜、马铃薯、生猪等14个工业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区,据先容,“示范区种植业平均增产28%,节水35%,节肥25%,节药30%,亩均节本增效400元,示范区养殖业节本增效达30%。”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,在已往的脱贫攻坚中,中国农科院派出700多个专家团队,1.2万人次科技人员赴扶贫一线,辐射动员9.7万个贫困户增收,为全国数十个贫困县摘帽脱贫,提供了技术支撑。将着力解决种子和耕地等问题唐华俊先容,面向“十四五”,作为农业科技的国家队的中国农科院,将以“保供、衔接、禁渔、建设、要害、革新”为目的,掌握农业生长主动权,引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,把支撑农业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。
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创新重点,为鼎力大举提升耕地质量,落实“藏粮于地”战略,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。把打造国家战略科技气力作为重大使命,进一步强化基础前沿、关键技术、科研结构、人才队伍等领域的事情。据先容,2021年,中国农科院将在焦点技术攻关、科技结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增强事情。在科技创新方面,2021年中国农科院将加大粮食等主要农产物焦点关键技术攻关力度,重点突破粮食作物高产优质与自主可控、主要畜禽种源国产化与养殖康健化、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高效“卡脖子”技术。
推动绿色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提档升级,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强化农村情况治理技术攻关。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方面,中国农科院还将继续推行科研任务清单制,以卡脖子技术为重点,聚焦粮食宁静与重要农产物有效供应、农产物优质化高值化品牌化、耕地掩护与质量提升、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、农业绿色生长、农业装备国产化与智能化、农业生物技术、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、农业基础性恒久性事情、乡村振兴与区域生长等,提出重点科研任务清单,增强学科团队建设,强化科技资源统筹设置,尽快实现科技突破。在完善结果转化机制方面,增强结果转化平台建设,推进科企科产融合生长。
以此增强科技结果转化,破解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难题。此外,2021年,中国农科院还将继续推进造就科研人才、提升科研平台支撑能力、深化院所革新等事情,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。
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。
本文来源:开云app下载官网手机版-www.wtimmi.com